车间人员定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组固定的阅读器读取目标RFID标签的特征信息(如身份ID、接收信号强度等),同样可采用近邻法、多边定位法、接收信号强度等方法确定标签所在位置。定位距离短,一般较长为几十米,但其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信息,且传输范围较大,成本较低。同时,由于其非接触和非视距等优点,可有望成为优选的室内定位技术。
优点是标识的体积较小,造价较低,但其缺点是作用距离近,不具备远程通信能力,且不便于将信息整合到其他系统之中,无法做到精准定位。定位技术一般适用于区域外围,而非重要的工作场合。

车间人员定位的功能特点:
双向通讯功能,便于井上与井下人员及时沟通,上报位置信息、温度、电压等;
采用无线射频芯片,芯片具有集成度高、外围器件少、传输距离远、抗干扰的能力强、可靠性高;
超低功耗无线标签采用定时休眠工作方式,休眠时间可以通过上层软件灵活的设置,减少标签能源消耗,确保双向通讯条件下电池的工作时间长达1年以上;
标签体积小、便于携带。如腰戴式、灯绳式卡,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配;
组网方案灵活,即可实现CAN总线通讯,又可接入光纤以太环网;
人体生命特征信号探测功能,可探测人体、环境温度;
井口验卡性功能;
系统容量大,可以挂接254个CAN分站,每个分站可以组成一个无线网络,识别卡容量可达6万以上;
远距离识别,识别卡无需靠近基站,识别距离10~100m可调;
抗冲突能力强,200人以5m/s速度同时通过,无漏读。